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和舰载战斗机歼-15
对于刚开始使用航母的中国海军来说,航母仅是迈出了小小的一步,而如何合理高效地使用航母,积累舰载战斗机的使用经验,以及快速培养足够数量具备航母起降能力的舰载机飞行员,都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。
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在足够数量舰载战斗机的基础上,因此,歼-15的研制理念较为稳妥,采用了相对保守的技术路线,未使用过多的新技术,以确保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研制并实现小批量生产。
在拥有辽宁舰之后,中国进一步以辽宁舰为基础,设计并建造了山东舰,同时,中国的首艘弹射型航母的设计也在同步进行,并于2018年开始建造。2022年6月17日,福建舰成功下水,并即将服役。福建舰作为中国海军的第三艘航母,标志着中国海军航母技术的巨大飞跃,是中国首艘大平直甲板弹射型航母,其整体技术已接近世界最先进航母的水平,标志着中国海军航母将朝着更大、更强的方向迈进。
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
随着航母平台技术的提升,舰载机的技术更新也成为必然。电磁弹射器的使用,使得歼-15在技术状态和作战能力上已无法与新型航母匹配,因此研制新型舰载战斗机成为迫切需求。
歼-15作为已经在两艘滑跃型航母上服役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舰载战斗机,潜力巨大,尤其是在起飞方式改为弹射后,其作战性能将得到显著提升。因此,歼-15T应运而生。歼-15T不仅适用于福建舰,还能搭载于辽宁舰和山东舰。其研制的关键在于对机体雷达、航电系统、机载武器以及动力装置等进行全面升级,旨在使其在各方面的性能达到四代半舰载战斗机的先进水平。
歼-15T的雷达罩设计与歼-15有显著不同,采用了斜切式设计,并将雷达罩长度缩短。这意味着前机身雷达舱和航电舱进行了全新布局,从而提升了航电系统的性能与效率。歼-15T配备了第三代有源相控阵雷达,具有极强的探测能力。其对雷达反射截面积为5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可达250公里,且能同时跟踪8至10个目标,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也有所提升。
歼-15T舰载战斗机
歼-15T保留了红外搜索跟踪系统,采用了更强的长波红外探测器,能够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对空中目标进行不低于100公里的探测,并能精确引导空空导弹实施攻击。该系统在多目标探测方面表现出色,能够协同其他战机进行“多点探测”,有效提升了空中对抗能力。
歼-15T的航电系统采用了歼-16的成熟技术,对电传系统进行了改进,显著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、可靠性和灵敏性。此外,座舱的显示系统也经过优化,采用了大尺寸触摸显示屏,提高了信息整合能力。电子战系统方面,歼-15T配备了先进的综合侦察与对抗系统,增强了对敌电磁信号的侦察和压制能力。
歼-15T不仅继续使用第三代机载武器,还可以使用第四代机载武器,能够完成舰队防空、远程截击、反舰以及对地攻击等多种作战任务。例如,歼-15T可使用霹雳-15和霹雳-10空空导弹,其空战能力相比歼-15有了显著提升。
歼-15T舰载战斗机
歼-15T配备了国产涡扇-10改进型发动机,采用全数字控制系统、新型高温叶片和轻质钛合金机匣,提升了发动机的可靠性、油耗、可维护性及操控性。发动机的整体大修周期和寿命也得到了显著延长,进一步增强了歼-15T的作战能力。
歼-15T的前起落架进行了重新设计,采用了新型液压缓冲支架,增强了承受冲击力的能力。新起落架使得前起落架舱门由单片式改为双片式,这也是歼-15T的显著外部特征。此外,歼-15T还对翼尖挂架进行了改进,增加了挂载中距空空导弹的能力。
通过对雷达、航电、机载武器、动力及可靠性等方面的全面升级,歼-15T已经发展成一款技战术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舰载战斗机,完全不逊色于美国海军的F/A-18E/F Block3舰载战斗机。歼-15T将满足中国海军未来15至20年的海空对抗作战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