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事情得从顿涅茨克的波克罗夫斯克说起,俄那边叫它红军城。就在峰会前几天,俄军第132摩托化步兵旅这些精锐,搞了场近乎自杀式的突击。说白了就是轻装步兵扛着枪,徒步往乌军防线里钻,一钻就钻进去18公里。
你看这战术多悬乎——完全跳出了自家炮兵的支援范围,后勤补给线更是影子都没见着,就靠几架无人机扔点物资、打几发冷枪。为了能跑快点,士兵们连干粮都没带够。更要命的是,进攻的路就那么几条田间机耕道,装甲车想上来帮忙都找不着辙。这种“纯靠步兵+无人机”的打法,脆弱得像张纸——一旦补给断了,部队撑不了多久就得垮。说白了就是场赌博,赌的是乌军反应慢,能趁乱撕开个填不上的口子。
02
但乌军那边根本没给他们机会。指挥部反应快得很,立马调重兵反扑。三天打下来,乌军直接把俄军伸进来的那个细长突出部给削掉了。战果亮出来吓一跳:总共干掉约600名俄军,其中400来个当场被击毙,还有几十个成了俘虏,大多是132摩步旅和所谓“顿涅茨克人民军”的人。现在剩下的百十来个俄军被圈在一个小村庄里,被全歼也就是早晚的事。
这就尴尬了,本想给峰会“献礼”,结果变成了“献俘”,这讽刺味儿够浓的。更让人意外的是乌军那边——好几个被外界盯着说在别处休整的王牌,居然全冒出来了。第12亚速旅、第82空突旅、第92独立突击旅,还有被称作“乌军第一劲旅”的第93“霍洛德尼亚尔”旅,这些本该在苏梅、哈尔科夫歇着的部队,齐刷刷出现在波克罗夫斯克北侧,直接下场打架。
这事儿彻底打乱了外界对乌军兵力的判断。说明乌军手里不光有能打的预备队,还藏着一手战略欺骗和快速机动的本事,能把主力藏得严严实实,关键时刻给你来下狠的。
03
俄军这场突击,心思其实不难猜。一方面是想学2022年伊久姆战役里乌军的渗透招术,派小股步兵找防线漏洞;但这次玩得太大,想搞成战役级的突破,好到谈判桌上多要些筹码。可输就输在太想当然——现代战争里,没空军、炮兵、装甲兵帮忙,光靠步兵往前冲,跟送人头没区别。这暴露的不只是战术糙,更是指挥上的僵化,还抱着“人海战术”的老黄历不放。
对乌克兰来说,这仗打赢的意义可不止于战术层面。等于明晃晃地亮了回肌肉:快速调动主力,告诉俄罗斯也告诉全世界,自己还有大把兵力能打,反击能力一点没弱。这一下不光打垮了俄军士气,还跟西方盟友证明了“接着给钱给武器很值”。更关键的是,波克罗夫斯克这边的进攻节奏被打乱了,俄军想再搞次大规模突击,短时间内怕是没指望了。
04
有意思的是,就在波克罗夫斯克打得热闹时,苏梅方向也传来好消息。乌军收复了个边境小村庄,俄军丢下几十具尸体,剩下的要么划船要么游泳,狼狈地渡过界河跑了。听说这些俄军可能是第51伞兵团的精锐,按说都会水,可照样跑得灰头土脸。这胜仗虽小,却说明乌军的反击不是只在一个地方使劲,而是多点开花。
这么一看,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下了血本,结果“献礼”变成了“献丑”。乌军不光守住了防线,还靠这波反击,把自己的战争潜力和战术主动权亮得明明白白。接下来国际上谈俄乌问题,乌克兰手里的筹码,又沉了不少。
说到底,现代战争早不是靠一股子蛮劲就能赢的。俄军这次栽跟头,与其说是输在兵力,不如说是输在对战场的判断、对对手的轻视,还有那套跟不上时代的老打法。而乌军能抓住机会翻盘,靠的不光是装备,更是把手里的牌打活的本事。这前后一对比,俄乌战场的天平,怕是又要晃一晃了。